Query: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Colleges
Complex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临床上对于肯氏Ⅰ、Ⅱ分类游离端牙列缺损病例,尤其是基牙牙周状况不佳时,传统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众多不足会导致基牙松动加重,以至无法保留该基牙.双重大连接体设计对游离端基牙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延长义齿使用寿命,增加义齿的美观性和舒适度.本文对双重大连接体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Keyword :
基牙 可摘局部义齿 双重大连接体 游离端缺失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石平 , 周秦 .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J].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2014 , (4) : 254-255 . |
MLA | 石平 等.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4 (2014) : 254-255 . |
APA | 石平 , 周秦 .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2014 , (4) , 254-25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牙列缺损是口腔临床方面的常见疾病,其修复方法多种多样,如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固定义齿修复及精密附着体义齿等,其中可摘局部义齿(R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修复方法,根据牙列缺损的分类及余留基牙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义齿设计。牙列缺损的形式变化多样,肯氏Ⅰ、Ⅱ类游离端牙列缺损是牙列缺损的常见类型,在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类型及难点较多,尤其是游离端基牙条件不佳时,传统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存在众多的不足,会导致基牙松动加重,以至基牙的丧失。针对传统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缺陷,多种临床改良优化设计及替代设计被提出了,但修复效果依然不理想,基牙及支持组织的疾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以上问题,有学者提出双重大连接体设计这一概念。其设计理念是利用物理性能优越的Vitallium ®材料,在邻近游离端基牙的基托上设计一个裂隙。与传统支架的设计不同,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改变了传统义齿基牙的受力方式。一方面,咬力被平均分散到其他基牙及基托下支持组织;另一方面,基牙受到的力更接近于垂直向且受力避开了牙周受力的敏感部位,达到保护基牙的作用。自该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已有研究表明,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在美观性及舒适性方面较传统提高,且在保护游离端基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延长义齿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有关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少。 课题目的: 通过对27例肯式Ⅰ、Ⅱ类游离端牙列缺损的病例收集,临床进行Vitallium双重大连接体设计及定期随访观察,随访内容包括基牙的评估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本课题旨在通过这些随访资料的统计分析,为今后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的修复治疗的设计方案提供新的思路,为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提供临床数据支持。 材料及方法: 选取从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的患者27例,均为肯氏Ⅰ、Ⅱ类游离端缺牙,至少保留第一双尖牙的患者,进行临床修复方案设计,根据缺牙部位及数目进行双重大连接体支架设计,材料选择具有优良物理性能的Vitallium材料,完成病例修复,戴牙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两次基牙评估(牙龈指数、松动度、X-ray、牙周探诊深度),并在戴牙一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咀嚼功能、义齿的固位与稳定、美观功能、语音功能、舒适性)。 统计与分析:对游离端基牙的牙龈指数(GI)、松动度(TM)、X-ray这三项指标进行戴牙初、戴牙后6个月及戴牙后12个月的临床检查及对比研究,对游离端基牙牙周探诊深度进行临床测量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牙周探诊深度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7例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患者游离端基牙牙周健康指数,包括牙龈指数(GI)、松动度(TM)、X-ray,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牙周探诊深度(PD),戴牙初与戴牙后无统计学差异。 (2)27例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设计的患者义齿戴用一年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咀嚼功能、义齿的固位与稳定、美观功能、语音功能、舒适性这五个方面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尤其是美观与舒适性方面。 结论: (1)Vitallium材料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可改善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受力方式,对基牙牙周健康的影响小,保护游离端基牙。 (2)Vitallium材料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舒适性、语音功能、美观功能、咀嚼功能及义齿稳固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满意度,表现出明显优势,较传统义齿设计灵活,卡环细小,基托更为小巧。 (3)定期复诊及口腔健康宣教在修复后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及时对义齿进行调改,定期进行口腔专业护理,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意识及义齿的日常清洁和维护意识,可使基牙牙周更加健康,义齿使用寿命更长。
Keyword :
基牙 可摘局部义齿 双重大连接体 游离端缺失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石平 .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D]. , . |
MLA | 石平 .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 , . |
APA | 石平 . 双重大连接体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应用研究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基于已建立的上颌单端游离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双重大连接体与传统设计的义齿各基牙牙周膜在加载时的受力.方法:在已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上赋予不同组织及支架相应的力学参数,在约束设计和载荷设定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获得两种不同设计各基牙的受力分布,并以该数据进行加载,得到各基牙牙周膜的受力分布情况.结果: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受力主要集中在基牙17的根尖1/3处,基牙14、25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传统设计时,受力主要集中在基牙25的牙颈部.结论:双重大连接体设计能够使牙周受力避开敏感部位起到保护基牙的目的.
Keyword :
双重大连接体 牙周膜受力 有限元法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贾如 , 王俊涛 , 逯宜 et al. 双重大连接体式及传统设计RPD各基牙牙周膜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J].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3 , (3) : 371-374 . |
MLA | 贾如 et al. "双重大连接体式及传统设计RPD各基牙牙周膜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中国美容医学 3 (2013) : 371-374 . |
APA | 贾如 , 王俊涛 , 逯宜 , 周秦 . 双重大连接体式及传统设计RPD各基牙牙周膜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3 , (3) , 371-37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目的:基于已建立的上颌单端游离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双重大连接体与传统设计的义齿基牙及支持组织在加载时的受力.方法:在已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上赋予不同组织及支架相应的力学参数,在约束设计和载荷设定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获得两种不同设计各个基牙的受力分布.结果:两种设计比较,主要受力基牙双重大连接体受力明显小于传统设计,支持组织分担了一部分力.结论:双重大连接体设计对于游离端基牙及牙周情况不良时有明显优势.
Keyword :
可摘局部义齿 双重大连接体 有限元法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贾如 , 王俊涛 , 逯宜 et al. 双重大连接体式与传统设计RPD支架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J].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3 , (2) : 279-282 . |
MLA | 贾如 et al. "双重大连接体式与传统设计RPD支架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中国美容医学 2 (2013) : 279-282 . |
APA | 贾如 , 王俊涛 , 逯宜 , 周秦 . 双重大连接体式与传统设计RPD支架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3 , (2) , 279-282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可摘局部义齿(RPD)是牙列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和完善,使可摘局部义齿由钢丝与塑料的简单组合发展成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和基托由甲基丙烯酸树脂制作,支架及固位体由金属制作)。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用金属大连接体取代塑料部分,使义齿坚固耐用,体积明显减少,增加了患者的美观和舒适度。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大部分是整体铸造式支架,但随着临床应用其局限性也比较明显,首先其适应证严格(余留牙健康条件较差,软、硬组织倒凹较大者不适用),其次,铸造式支架材料是刚性体,卡环的存在势必对基牙产生扭力,不利于基牙健康;再者,基托的支持依赖于支持组织的弹性,由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可让性不同,造成受力不均衡引起牙周组织的病变;最后,虽然对于以上问题在临床应用中有一些优化的设计(比如锻丝臂,近中牙合支托,精密附着体等),但患者的依从性和对义齿维护的能力不可预知,依然会造成基牙及支持组织的疾病甚至牙齿丧失。采用双重大连接体设计(黏膜承力式应力中断、应力释放),即粘膜动力式义齿,该设计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利用Vitallium支架优良的物理性能,采用分裂式支架设计,改变传统义齿受力方式,使咬合力分散到整个支架。此时黏膜和牙周的支持分开,咬合力沿支架可移动部分线性增加(力矩减少),Ⅲ杠杆原理使基牙受力减少,且可移动部分受力后下沉,可存储部分能量。因此牙齿只是在引导基托而不是支持基托,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基牙受到的扭力,达到保护基牙的目的。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可摘局部义齿的发展,临床应用的优化设计及支架材料的发展、选择,有限元法(FEM)建模及其研究进展。利用μ-CT扫描和MIMICS软件、CATIA软件、ANSYS13.0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等技术,建立了更为精确、应用更为广泛的上颌游离端缺失及整铸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成功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双重大连接体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整铸义齿基牙及支持组织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受力分析比较研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两种设计的优劣,为临床设计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及义齿优化设计提供新思路。方法:(1)建立26,27缺失的包含上颌骨、余留全牙列、牙周膜、黏膜及VITALLIUM支架材料的两种不同设计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双重大连接体和传统设计)的数字模型,赋予相应的力学参数,包括骨组织、牙、黏膜、牙周膜、人工牙、支架材料。(2)在约束设计中,各模型14,17基牙上采用全约束,双重连接体设计中游离端基牙(25)仅做y轴约束,传统设计时游离端基牙做全约束。(3)载荷设定条件,对两种不同设计的模型分别在人工牙(26,27)上分别施加100N的力,方向分别为与牙长轴平行和与牙长轴呈45°(由颊侧向舌侧)。(4)在约束和载荷设定下,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获得两种不同设计各个基牙的受力分布。(5)由步骤4得到的数据在各个基牙上加载,得到基牙牙周膜的受力分布情况。结果:(1)成功建立了26,27缺失的包含上颌骨、余留全牙列、牙周膜、黏膜及VITALLIUM支架材料的两种不同设计的铸造可摘局部义齿(双重大连接体和传统设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2)基牙受力分析结果显示: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基牙受力主要集中在17基牙上,14、25基牙受力情况很小;传统设计时,基牙受力主要集中在25基牙上,而受力比较大,应力集中明显。两种设计比较,主要受力基牙双重大连接体受力明显小于传统设计,支持组织分担了一部分的的受力。(3)牙周膜受力分析结果: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主要受力基牙为17,受力主要集中在根尖1/3处,14、25基牙没有明显的应力集中;传统设计时,主要受力基牙为25,受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偏向近中及腭侧。结论:(1)应用μ-CT扫描技术,结合Mimics软件和Ansys软件,能够建立复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能够真实的模拟实际情况。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对个别参数进行修改,模拟例如牙齿倾斜、牙周病变、不同修复部件等情况,为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学模型基础。(2)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时游离端基牙的受力情况明显低于传统设计,说明双重大连接体设计,能够减轻游离端基牙的受力,延长游离端基牙的使用寿命。同时各个基牙受力双重大连接体设计明显较小,说明支持组织分担了较传统设计时更多的咬合力。所以双重大连接体设计对于游离端基牙牙周情况不良时有明显的优势。(3)牙周膜受力分布结果显示,传统设计时,牙周膜的受力分布集中在牙颈部,偏向近中及腭侧,而双重大连接体设计主要受力基牙的牙周膜受力主要集中在根尖1/3处,说明传统设计时,基牙牙周支持组织更容易遭到破坏,而双重大连接体设计牙周受力避开了敏感部位起到了保护基牙的目的。
Keyword :
可摘局部义齿有限元法双重大连接体VITALLIUM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俊涛 . 双重大连接体式RPD基牙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D]. , . |
MLA | 王俊涛 . "双重大连接体式RPD基牙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 |
APA | 王俊涛 . 双重大连接体式RPD基牙及支持组织受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