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Search
Sort by:
Default
  • Default
  • Title
  • Year
  • WOS Cited Count
  • Impact factor
  • Ascending
  • Descending
< Page ,Total 2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CQVIP CSSCI
期刊论文 | 2020 , 28 (3) , 97-102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翻译是一种问题决策活动。翻译活动的实现过程也是译者根据双语文本的语境化功能,依次解决职业、情景、语篇和规约性翻译问题的过程。翻译批评即参照这些分层次的语境化文本功能,对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翻译问题决策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当这些文本功能各不相符时,译本的规约化功能便成为评判所有翻译问题决策的依据;当它们彼此一致时,源语文本功能和与源语文本的"主题相关度"则是评价语篇和规约性翻译问题决策的参照。

Keyword :

翻译批评 翻译问题 译者决策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J].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0 , 28 (3) : 97-102 .
MLA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8 . 3 (2020) : 97-102 .
APA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0 , 28 (3) , 97-10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CSSCI
期刊论文 | 2020 , 28 (03) , 97-102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翻译是一种问题决策活动。翻译活动的实现过程也是译者根据双语文本的语境化功能,依次解决职业、情景、语篇和规约性翻译问题的过程。翻译批评即参照这些分层次的语境化文本功能,对翻译活动中译者的翻译问题决策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当这些文本功能各不相符时,译本的规约化功能便成为评判所有翻译问题决策的依据;当它们彼此一致时,源语文本功能和与源语文本的"主题相关度"则是评价语篇和规约性翻译问题决策的参照。

Keyword :

翻译批评 翻译问题 译者决策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J].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0 , 28 (03) : 97-102 .
MLA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8 . 03 (2020) : 97-102 .
APA 桑仲刚 . 翻译批评即翻译问题决策评价:批评的“问题”途径 .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0 , 28 (03) , 97-10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基础插花设计理实践报告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9 | Mentor:李国栋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次翻译材料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提供的插花类图书《基础插花设计理论》。《基础插花设计理论》由日本花职提高委员会编纂,是一本适合插花初学者的基础型图书。 插花类教科书翻译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原文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和大量插花实例如何描述使读者通俗易懂,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正好强调原文和译文的“动态对等”,所以本报告书以奈达动态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插花教科书中的专业术语和及长难句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以期达到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 翻译材料中出现了大量与插花相关的专业术语,在确定翻译理论支撑后,笔者寻找大量的插花类翻译材料,对插花类专业术语进行总结,发现专业术语翻译存在着译词不统一和翻译不准确等问题。因此,笔者在翻译时,在前人翻译的基础上,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核心,对翻译的策略及方法做出谨慎的选择。本报告发现:(1)在专业术语翻译时应该注意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在行业内已经达成共识的术语名词直接套用即可;(2)一些专业名词在生活中也会出现,但与生活中用到的名词含义却完全不同,翻译时要注意词性及词义的改变;(3)专业术语的二次翻译,最好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4)句子翻译时应注意长句分割及调整语句顺序等。本报告书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各项例句详细说明每种问题下存在的各类难点以及具体解决步骤。 本报告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理论支撑,以《基础插花设计理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此本教科书的翻译分析,讨论插花类书籍的翻译策略及理论意义,帮助译者解决插花类书籍翻译中的实际难题,归纳总结如何翻译能使中国读者更加通俗易懂地学习插花理论知识。通过本报告书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插花基础型图书的术语名词翻译及句子的翻译起到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Keyword :

插花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句子翻译 生活类图书 专业术语翻译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张梦瑶 . 《基础插花设计理实践报告 [D]. , .
MLA 张梦瑶 . "《基础插花设计理实践报告" . , .
APA 张梦瑶 . 《基础插花设计理实践报告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中非减贫合作与经验分享》翻译实践报告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9 | Mentor:姜维焕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摘 要 长期以来,外宣文本对于对外交流和国家形象的树立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鉴于外宣文本的受众群体特殊,因此,译文语言符合译入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是评 价译文质量最基本的要素。由于中英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冗余信息来确 保信息的传递。译者在翻译时,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产生迁移性冗余,如何 处理这种迁移性冗余,避免不必要的冗余表达是外宣文本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笔译实践报告的原文节选自中非合作智库文档的《中非减贫合作与经验分享》 一书。原文主要从中非减贫合作的动因,现状,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合作成果。在该次 翻译中,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译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迁移性 冗余。迁移性冗余指的是不按照译文语言内在的组合规律,将原文语言组合形式直接 迁移到译文中,从而造成冗余性表达,影响译文的质量和交流效果。本文采用目的论 作为理论指导,分析如何处理迁移性冗余,避免译文出现不必要冗余,使得译文更加 流畅,自然。 目的论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应该放在首位,要求译者从翻译目的出发传递信息, 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目的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目的原则, 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作者从两个层面,对翻译过程中的迁移性冗余进行分类,以 目的论为依据,初步总结出五大翻译策略:省略,删减,增译,加注和意译。在翻译 过程中,针对冗余信息过度的情况,可采用省略或者删减的翻译手段;针对冗余信息 不足的情况,可采用增译,加注或意译的翻译手段。 根据笔者调查,国内外对于迁移性冗余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信息论或者交际理论出 发,结合原文文本类型和受众群体,作者选择目的论,一方面,提供了英译实践中对 迁移性冗余新的处理思路,另一方面从受众出发确保译文质量,使得外宣文本更好的 达到宣扬中国影响力的目的,进而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Keyword :

目的论 迁移性冗余 中非减贫合作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王乾 . 《中非减贫合作与经验分享》翻译实践报告 [D]. , .
MLA 王乾 . "《中非减贫合作与经验分享》翻译实践报告" . , .
APA 王乾 . 《中非减贫合作与经验分享》翻译实践报告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理论建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8 | Mentor:李景平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为指导,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视角,从“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等核心概念出发,构建了本文研究大学生生命感的分析框架。依据这个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部分高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真实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以前期相关文献研究为理论依据,以实证结果分析为现实依据,提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路径。 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就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呈现“总体较高”的特征。(1)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均值为3.2047,总体水平较高,但与大学生应肩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尚有差距,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从不同群体来讲,失亲家庭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比双亲家庭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低,独生子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低,男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比女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低,高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比低年级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低。(3)从构成要素而言,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六大要素里面,在生命认知方面的均值是最低的,在生命追求方面的均值是最高的。 2)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受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上述七个方面影响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解释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234,学校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198,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121,政治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07,文化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064,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054,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系数为0.015。 3)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1)把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作为大学生提升生命意义感的统领;(2)针对不同群体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着重提升失亲家庭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男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3)着力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薄弱环节。提升生命认知水平,重视生命情感,改善生命态度,端正生命动机,砥砺生命意志,坚定生命追求。(4)采取不同举措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优先加强自身素质,优化学校的日常教育,培育和谐严格的家风,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发挥经济因素的基础保障作用,塑造和谐关爱的社会导向,改善国家政策。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 1)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视角构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理论分析框架。国外生命意义感理论具有深厚的西方宗教信仰背景,简单搬用这一理论,不对其进行创新是不合适的。国内生命意义感理论基本属于一般的心理学理论,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视角提炼和阐发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题,是对生命意义感理论的拓展与补充,在学科交叉上也属于创新。国外生命意义感理论的提出者,是在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从监狱生活的非人化悲惨经历提出这一理论,当今的研究应该结合当今的时代条件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我国大陆地区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弗兰克尔意义理论翻译和验证以及台湾学者理论成果的运用,对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少数学者通过扎根研究与实地访谈开始进行本土化研究,针对癌症患者进行生命意义感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态度、生命动机、生命追求六方面构建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理论分析框架,是对生命意义感理论的深化。 2)系统分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注重于生命意义感内涵的挖掘,对于何种因素影响生命意义感建构的研究还不够丰富、系统与深入。本文深入探讨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复杂影响,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解释力存在较大差异。 3)开发了研究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分析工具,采用调查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进行验证。本文开发了测量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工具,进行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以此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Keyword :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提升策略 影响因素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王刚 .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理论建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D]. , .
MLA 王刚 .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理论建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 , .
APA 王刚 .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理论建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生死疲劳》法译本文化负载词认知偏差的翻译心理学研究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6 | Mentor:杨洁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国际交流日益深化,翻译研究方兴未艾,完成了从经验主义到理论探析的飞跃,实现了实证方法和思辨运用的结合。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的建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翻译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新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引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实证方法,为翻译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 就西方传统译论而言,“等值理论”和“忠实标准”一直都是翻译研究的两大基本主题。无论是“功能理论”还是“多元系统理论”,都倾向于对符号系统进行“平行化处理” ,严格追求文本信息之间的等值。然而,这些研究并未超脱“对比文法” 的窠臼,局限于一种理想主义式的等量逻辑,仍旧停留在符号的表层现象中,尚未触及双语转化的实质。究其根本,这种等值理念以“同一性”为终极目的,将“忠实标准”伦理化,掩盖了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否认了语言系统的异质性,忽视了语码转换“偏差”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译学领域出现“文化转向” ,翻译研究突破了符号结构的桎梏,开始重视非言语因素在双语转换中的作用。解构主义中“延异”的观点从语言历时性角度消解了意义的“终极性”;而后殖民主义则提倡放弃“涵化”,以保留源语在诗学和美学上的特质。虽然这些后现代译论承认了“偏差”存在的不可逆,但却只是在宏观框架下对此进行了概念性叙述,尚未对其成因作出系统性分析,更没有涉及认知层面的根本讨论。 翻译存在的基础在于其交际功能,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译者对文本意义的认知建构,是文本意义在时间轴上的更迭和空间轴上的延宕。因此,译文的概念化 并非一个机械的索引过程,意义的无极性为双语转化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使得语码“偏差”的形式千变万化。然究其根本,翻译“偏差”无非源于涉身经验的差异性和认知体系的排异性,此二者即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因此,本研究将从翻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神经语块理论、心理语言机制和定式思维模式为基础,以文本数理统计为支撑,以群体语言实验为佐证,结合经典翻译原则和规范,对翻译的基本原则进行反思,并揭示认知体系在双语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此外,本论文虽肇始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比较分析,但超越了以“等值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文本评价模式,以认知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因果式剖析。 本研究选取法译文化负载词作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不可译性”,即文本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翻译学角度讲,“不可译”性根源于语言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就认知学而言,认知方式的差异为“不可译”的合理性提供了心理依据。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因其不可复现的文化语境,将这种认知的差异性过程体现得更加漓淋尽致。文化负载词既是符号表征,又是文化表征,其理解需要认知语境和符号交互的结合。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两种心理语境的趋同过程,是语言文化因素在异语环境中的再度概念化,此间必定出现偏差。对这种偏差的认知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摆脱传统的文本视域,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对双语转化的过程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 这种思考将以翻译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翻译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感知系统、记忆系统、知识表征、注意、推理、信息加工等不同认知要素,在翻译语言理解与生成中的作用。其涉及核心问题包括译者的双语表征、翻译的语义通达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式等。通过认知模式研究双语转化,有助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对翻译建立新的探讨维度。 该研究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作为语料,该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成语、习语、俗语、歇后语,白话文、旧式词,且小说背景是建国初期的社会情况,涉及到的相关术语纷繁复杂,这为本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料资源,保证了论证的说服力。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翻译并非相关文本信息的对等,而是主体间语境的交互与博弈,这种博弈必定造成文本偏差,而文本偏差有其内化的心理依据,与认知启动、认知路径以及认知语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文本语境对译文识解的作用仅仅是暗示、激活和部分的限制,不能实现意义可能性的唯一化,亦不能排除多义涉指的不确定性;而涉身经验认知投射的不对称是文化负载词翻译偏差的核心原因。翻译的认知偏差与译者主体性是辩证的二元对立关系,认知偏差既独立于主体性的控制之外,又为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认知维度上的空间。此外,在双语转化实践中,我们应承认“认知偏差”存在的客观性及合理性,将文本诗学的归化与文化特性的保留有机的结合起来,译“不可译”,积极构建符号系统的关联性,重建“巴别塔”。 鉴于笔者理论知识有限,实际经验缺乏,文中观点或有不尽成熟之处,敬请斧正。

Keyword :

翻译心理学 翻译研究 认知偏差 《生死疲劳》 文化负载词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梁陶 . 《生死疲劳》法译本文化负载词认知偏差的翻译心理学研究 [D]. , .
MLA 梁陶 . "《生死疲劳》法译本文化负载词认知偏差的翻译心理学研究" . , .
APA 梁陶 . 《生死疲劳》法译本文化负载词认知偏差的翻译心理学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环球网新闻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6 | Mentor:王精诚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全球化的今天,信息交流日趋重要。人们对世界各国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信息也更为依赖。新闻翻译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今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新闻翻译时需要把握新闻的特点,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另外,新闻翻译作为不同国度之间的语言转换,受到各国政治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工作结合了编辑和翻译。本报告以笔者在环球网所做的日汉新闻翻译实践为素材,分析总结新闻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本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委托方要求和文本特点;第二部分从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翻译过程等方面对本次翻译实践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第三部分通过结合具体例句,从新闻标题、词汇和句子三个方面对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对应的翻译技巧,具体包括:直译、意译、信息重组、背景知识添加等;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归纳总结新闻翻译的技巧并阐述笔者的翻译心得。

Keyword :

翻译方法 新闻翻译 新闻特征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包苗苗 . 环球网新闻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D]. , .
MLA 包苗苗 . "环球网新闻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 , .
APA 包苗苗 . 环球网新闻日汉翻译实践报告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科普翻译的应用—以《两岁儿童育儿经》第14、15章为例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4 | Mentor:朱元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文是一篇基于美国作家Heidi Murkoff和Sharon Mazel合著的《育儿经》中第十四和十五章的翻译实践所写的实践报告。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把奈达的“功能对等”作为主要理论指导,探寻医学科普读物的翻译要点和注意事项。本文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汇报总结,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原则,比如在医学科普读物中词汇的选择,如何将原文中的一些内容本地化等。根据整个翻译过程,作者总结出如下经验:良好的双语能力,相关学科背景以及对科技新事物的及时了解是医学科普翻译的关键。 此外,医学科普书籍语言风格不同于医学学术文章,前者语言以“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为主要特点,阅读目标群体为普通大众;而后者以准确性、专业性和规范性为主要特点,阅读目标群体为专业人士。一般认为,医学科普书籍和医学学术文章都属于科技翻译,应当以形式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但通过两岁儿童育儿经的翻译,笔者发现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医学科普书籍时同样适用,特别是当目标语文化缺失对应概念,无法实现形式对等时,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指导翻译能更好地传递原语文化,推广医学科普知识,以及促进目标语文化的创新。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翻译任务的描述,其中包括客户需求和原文特征。第二部分是对翻译流程的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计划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第三部分总结翻译过程,包括术语表的制定和翻译的执行情况。第四部分是译后事项包括质量控制和客户评价。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包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第六部分是总结及结论,包括翻译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及对医学科普书籍翻译的体会。

Keyword :

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实践医学科普翻译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李丹丹 . 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科普翻译的应用—以《两岁儿童育儿经》第14、15章为例 [D]. , .
MLA 李丹丹 . "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科普翻译的应用—以《两岁儿童育儿经》第14、15章为例" . , .
APA 李丹丹 . 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科普翻译的应用—以《两岁儿童育儿经》第14、15章为例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功能对等理论在《超级免疫力》翻译中的应用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4 | Mentor:常虹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学的发展。因此,大量科普读物涌现在市场中。由于科普读物的科学性和信息性,很多书被译成多国语言。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习翻译理论的同时,也注重翻译实践的重要性。这不仅提高我们的翻译专业素养,还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 本文的作者对纽约时报畅销书《超级免疫力》的介绍部分和第一章做了翻译,具体步骤包括译前准备,翻译执行,译后校队。在翻译中,作者以尤金&#8226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做指导,成功地解决了翻译中的难题。 作者发现,尤金&#8226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解决医药科学翻译中句法和语义的问题上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医药科学书籍,意在通过提供例证、说明、和实用的方法向公众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因此作为译者,我们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信息。然而按照英语表达习惯,医学书籍中常常出现有复杂语法结构的复合句,句子很长,信息冗杂,给翻译带来困难。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放弃对形式对等的追求,在语义和句法上做了适当调整,就会得到通顺、准确的翻译。不仅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又全面表达了原文的信息。 目前,《超级免疫力》还没有发现中文译本。作者希望通过翻译,更多中国读者能读到这本好书。

Keyword :

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策略超级免疫力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杨懿敏 . 功能对等理论在《超级免疫力》翻译中的应用 [D]. , .
MLA 杨懿敏 . "功能对等理论在《超级免疫力》翻译中的应用" . , .
APA 杨懿敏 . 功能对等理论在《超级免疫力》翻译中的应用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育儿经》(节选)文本特征、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4 | Mentor:聂文信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作者对《育儿经》的翻译实践而写。该报告由任务描述、译前问题、译后问题、实用翻译、目的论,以及翻译技巧译案分析等部分构成。《育儿经》的翻译任务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教育中心分配的,旨在巩固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理论付诸于翻译实践的机会。本文作者负责该书第200至243页的翻译。 《育儿经》是海蒂&#8226穆戈夫写作的一部育儿(一到两岁)书籍。作者所翻译的部分主要列举了与孩子一起时面临的窘境,孩子带来的挑战,以及最为重要的,用以应对它们的方法。因目标读者是没有养育经验的

Keyword :

文本特征平行文本目的论翻译技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路媛 . 《育儿经》(节选)文本特征、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 [D]. , .
MLA 路媛 . "《育儿经》(节选)文本特征、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 . , .
APA 路媛 . 《育儿经》(节选)文本特征、翻译原则及翻译技巧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10| 20| 50 per page
< Page ,Total 2 >

Export

Results:

Selected

to

Format:
FAQ| About| Online/Total:856/216973231
Addres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No.28, Xianning West Road, Xi'an, Shaanxi Post Code:710049) Contact Us:029-82667865
Copyrigh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