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plex
  • Title
  • Author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Search
Sort by:
Default
  • Default
  • Title
  • Year
  • WOS Cited Count
  • Impact factor
  • Ascending
  • Descending
< Page ,Total 5 >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CSCD PKU
期刊论文 | 2019 , 70 (02) , 646-652 | 化工学报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新鲜水的工业除盐系统通常涉及膜分离(例如超滤、反渗透等),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床和储罐等。其中离子交换和膜分离单元可看作单入口双出口的半连续过程单元,具有间歇用水过程的特征。然而,尚未有关于除盐水系统的间歇水网络综合的研究报告。对除盐水系统中双出口半连续单元和水箱分别建立流量衡算、杂质质量衡算模型和储罐模型。根据不同工况下除盐水的需求量,利用GAMS软件平台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除盐水系统中每个储罐的容量和对应的新鲜水用量。进一步根据储罐最大容量需求,设计出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储罐容量。简化的工业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Keyword :

除盐 间歇水网络 数学模型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张壮 , 邓春 , 孙海兰 et al.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J]. | 化工学报 , 2019 , 70 (02) : 646-652 .
MLA 张壮 et al.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 | 化工学报 70 . 02 (2019) : 646-652 .
APA 张壮 , 邓春 , 孙海兰 , 冯霄 .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 | 化工学报 , 2019 , 70 (02) , 646-65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CQVIP CSCD PKU
期刊论文 | 2019 , 70 (2) , 646-652 | 化工学报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新鲜水的工业除盐系统通常涉及膜分离(例如超滤、反渗透等),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床和储罐等。其中离子交换和膜分离单元可看作单入口双出口的半连续过程单元,具有间歇用水过程的特征。然而,尚未有关于除盐水系统的间歇水网络综合的研究报告。对除盐水系统中双出口半连续单元和水箱分别建立流量衡算、杂质质量衡算模型和储罐模型。根据不同工况下除盐水的需求量,利用GAMS软件平台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除盐水系统中每个储罐的容量和对应的新鲜水用量。进一步根据储罐最大容量需求,设计出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储罐容量。简化的工业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Keyword :

除盐 间歇水网络 数学模型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张壮 , 邓春 , 孙海兰 et al.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J]. | 化工学报 , 2019 , 70 (2) : 646-652 .
MLA 张壮 et al.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 | 化工学报 70 . 2 (2019) : 646-652 .
APA 张壮 , 邓春 , 孙海兰 , 冯霄 . 除盐水系统建模与物料衡算分析 . | 化工学报 , 2019 , 70 (2) , 646-65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磺酸型芳香嵌段类的制备方法 incoPat
专利 | 2019-06-28 | CN201910572362.0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酸型芳香嵌段类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将嵌段聚合物溶液中加入氯甲基化试剂及催化剂,滴入沉淀剂得到沉淀物;干燥后将氯甲基化嵌段聚合物与甲苯混合,再依次加入苯乙烯、配合物三苯基膦和催化剂,搅拌溶解,真空条件下通氮气,升温后加入抗坏血酸,加入苯乙烯,对产物进行沉淀、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接枝产物;将浓硫酸、乙酸酐和1, 2‑二氯乙烷混合得到磺化剂溶液,冰水浴下反应,再加入接枝产物,反应、过滤、去离子水洗涤、烘干,得到产物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本发明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液中,具有吸附位点多、吸附量大、可再生、无污染、耐溶剂性好、机械强度好、耐磨损性好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李娜 , 曾飞祥 , 王子恒 . 一种磺酸型芳香嵌段类的制备方法 : CN201910572362.0[P]. | 2019-06-28 .
MLA 李娜 et al. "一种磺酸型芳香嵌段类的制备方法" : CN201910572362.0. | 2019-06-28 .
APA 李娜 , 曾飞祥 , 王子恒 . 一种磺酸型芳香嵌段类的制备方法 : CN201910572362.0. | 2019-06-28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基于湿式等离子体的烟气污染物处理方法 incoPat
专利 | 2016-07-26 | CN201610595948.5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湿式等离子体的烟气污染物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去除粉尘颗粒物明显,实现对烟气的高效脱硫、脱硝、脱汞。所述方法首先利用湿式静电技术,对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进行吸附脱除;然后利用湿式等离子体技术,对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氧化脱除,烟气中单质汞、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得到深度氧化;再利用鼓泡吸收法,对烟气氧化后残余的污染物吸收脱除;最后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取鼓泡吸收液中的汞与硫、硝。本公开具有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结合实际烟气中污染物成分对各环节指标灵活控制,可满足不同工厂的需求。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孙培泽 , 乔天杰 , 殷爽睿 et al. 一种基于湿式等离子体的烟气污染物处理方法 : CN201610595948.5[P]. | 2016-07-26 .
MLA 孙培泽 et al. "一种基于湿式等离子体的烟气污染物处理方法" : CN201610595948.5. | 2016-07-26 .
APA 孙培泽 , 乔天杰 , 殷爽睿 , 王小华 . 一种基于湿式等离子体的烟气污染物处理方法 : CN201610595948.5. | 2016-07-26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过程分析及工艺研究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6 | Mentor:杨伯伦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替代能源,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其产量急剧攀升,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也随之过剩。开发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高附加值利用途径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选用异丁烯对甘油进行醚化,探索将其转化为性能优良的燃料添加剂——叔丁基甘油醚的途径,以增加甘油的附加值。在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三相反应过程中液液相平衡对固体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影响,进而设计、优化叔丁基甘油醚制备工艺,以期为甘油异丁烯醚化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的转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在分批式反应器中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进行甘油和异丁烯的醚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添加量及进料组成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和异丁烯经过三个连续的醚化反应,生成一叔丁基甘油醚(一醚)、二叔丁基甘油醚(二醚)及三叔丁基甘油醚(三醚);异丁烯发生二聚副反应,生成异丁烯二聚物;随着一醚的生成,各个反应的速率增加。根据动力学实验结果提出了基于Eley-Rideal机理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仅甘油和异丁烯在催化剂的活性位发生吸附,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使用基于活度的反应速率方程,用UNIFAC计算组分的活度系数;修正反应速率方程以描述一醚对反应的加速作用。求解模型,得到了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组分的吸附焓、反应标准摩尔焓变及熵变。模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 研究发现,在固体催化甘油与异丁烯的反应中,反应液的液液相平衡(甘油相与异丁烯相间)和催化剂表面反应相互影响,导致了反应中的加速现象。为了深入认识该反应过程,需先研究体系的相平衡特性。因此,在343.2-373.2 K、101.3 kPa下,实验测取甘油-叔丁基甘油醚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数据,使用NRTL(non-random two liquid)活度模型关联相平衡实验数据,求解组分间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一醚可以促进甘油与二醚、三醚相互溶合;温度在实验范围内对相平衡的影响较小;NRTL活度模型成功地关联了相平衡数据,可用于该体系的相平衡计算和工艺设计。 基于反应液中液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假设,为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建立了液-液-固三相动力学模型,探索反应中加速的内在机制。模型计算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中一醚的浓度增加,促进甘油相和异丁烯相溶合,增加了反应相、即甘油相中异丁烯的浓度,从而使各个反应加速。 基于对反应体系的认识和准确、完整的反应动力学、热力学模型,为甘油和异丁烯醚化制备叔丁基甘油醚设计了新工艺。工艺设计考虑了异丁烯二聚副反应及其产物分离,使用甘油萃取反应产物中的一醚,再用水萃取进一步除去残余的甘油和一醚,然后通过精馏分离出异丁烯和烯烃二聚物,即得到目的产物二醚和三醚。在gPROMS平台上,基于严格的设计方程和操作方程建立了完整的全工艺模型,以叔丁基甘油醚的生产费用为目标函数,同时优化工艺的各个设计参数及操作条件。在最优的条件下,叔丁基甘油醚的最低生产费用为1.201 ,异丁烯的价格决定了该甘油醚化转化方法的经济性。

Keyword :

反应动力学 工艺设计 叔丁基甘油醚 液液相平衡 异丁烯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敬军 . 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过程分析及工艺研究 [D]. , .
MLA 刘敬军 . "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过程分析及工艺研究" . , .
APA 刘敬军 . 甘油与异丁烯醚化反应过程分析及工艺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5 | Mentor:张西民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是用于核电站水净化处理的离子交换树脂,当其无法使用时被当作放射性废弃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放射性废弃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典型的低中放固体放射性废弃物,迄今为止,国内外仍没有十分完善的处理方法。超临界水气化能够有效地对核级离子交换树脂中有机成分进行降解气化,是一种高效地、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技术,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核级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和核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超临界水非催化气化和催化气化规律,为连续式核级树脂超临界水处理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提供了十分客观和可靠的依据,为核级树脂超临界水处理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首先,本文在间歇式釜式反应系统和石英管反应系统中进行了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的非催化气化和催化气化实验研究。在间歇式釜式反应系统中,研究了温度(550 ℃-750 ℃)和样品的浓度(5 wt%-15 wt %)对合床树脂的超临界水非催化气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混合床树脂的超临界水非催化气化,而随着物料浓度的增加,气化效果有所下降。在间歇式釜式反应系统中还研究了均相催化剂的选择和停留时间(10 min-60 min)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OH,KOH,NaCO3和K2CO3四种碱催化剂中,K2CO3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混合床树脂催化气化的结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气化产物的分析,表明未气化的有机成分主要以焦炭的固相产物存在,液相产物中的有机物较少,温度的升高和添加催化剂,能够有效地促进液相产物中的有机物不断地降解气化。当物料浓度为10 wt%,K2CO3催化剂浓度为10wt%,停留时间为60 min时,碳气化率和氢气化率分别为91.83 %、202.11 %。还在石英管反应系统进行了750 ℃和800 ℃工况下不同停留时间(1 min-60 min)的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石英管反应系统CE更高,HE更低,在气体组成方面,石英管反应系统中CH4含量更高,H2和CO2含量更低,证明了提高升温速率,有助于提高气化效果,反应釜的金属壁面对CH4的蒸汽重整反应有促进作用。 然后,在间歇式釜式反应系统和石英管反应系统中进行了阳离子交换树脂超临界水的非催化气化和催化气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混合床离子交换树脂有类似的气化规律:温度越高,浓度越低,气化效果越好,催化效果最好的碱催化剂为K2CO3催化剂,石英管反应系统相同工况下的石英管气化结果高于间歇式釜式反应系统。当物料浓度为10 wt%,K2CO3催化剂浓度为10 wt%,停留时间为60 min时,CE和HE分别为75.38 %和103.78 %。

Keyword :

超临界水 催化气化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 实验研究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王乐 .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 [D]. , .
MLA 王乐 .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 . , .
APA 王乐 . 核级离子交换树脂的超临界水气化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捆仙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 | 2015 | Mentor:郭增军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捆仙七,系黄杨科(Buxacea)板凳果属植物顶花板凳果(Pachysandra termina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全草。在陕西分布广泛,为“陕西七药”的一个重要品种。捆仙七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免疫抑制等药理活性,能够清热解毒,舒筋通络,民间常用于治疗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症。本课题为进一步明确捆仙七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采用现代色谱学以及波谱学技术对捆仙七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且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捆仙七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乙醇对捆仙七药材进行提取结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得到生物碱总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重结晶、半制备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得到3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HR-EI-MS、1H-NMR、13C-NMR、DEPT及二维核磁共振图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是α-木栓醇(2)、木栓醇乙酸酯(5)、粉蕊黄杨二烯醇(8)、粉蕊黄杨二醇(9)、7-甲氧基香豆素(10)、延胡索乙素(13)、海罂粟碱(17)、20β-二甲胺基-3β-异戊烯酰胺基-5α-孕甾-11α-羟基-16-烯(21)、表粉蕊黄杨胺碱 A(23)、Saracoine(24)、epipachysamine-I(26)、富贵草碱B(28)、清香桂碱D(29)及epipachysamine-II(31)。通过文献查阅以及数据库检索,确定化合物26和化合物31是新化合物,化合物5、10、13、17、2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以5-FU为阳性对照药,通过MTT法研究了捆仙七中分离得到的8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 表明: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结肠癌细胞株RKO、HCT116具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24以及化合物9分别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结肠癌细胞株RKO、HCT116具有较好的抑制增殖作用,IC50分别为31.62±3.19μM/L、37.92±2.31μM/L、25.88±2.26μM/L;利用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观察了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化合物5阻滞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裂的S期,化合物24阻滞人结肠癌细胞株RKO分裂的G2/M期,最终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法(AnnexinV/PI双染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和化合物24可分别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结肠癌细胞株RKO凋亡,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综上表明化合物5和24分别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结肠癌细胞株RKO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抑制增殖的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本论文对板凳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杀虫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捆仙七的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为捆仙七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天然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Keyword :

化学成分 抗肿瘤 捆仙七 三萜 生物碱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李梦怡 . 捆仙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D]. , .
MLA 李梦怡 . "捆仙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 .
APA 李梦怡 . 捆仙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基于催化精馏的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 学位论文库
学位论文 | 2013 | Mentor:杨伯伦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汽油中的硫化物是造成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国纷纷提高车用燃油标准来限制汽油中的硫含量。随着国际原油劣质化和各国汽油标准越来越严格,研究汽油脱硫工艺以生产超低硫汽油已经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汽油烷基化脱硫是一种新型的非加氢脱硫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操作费用少、脱硫效果好等优点。但该技术存在烯烃聚合副反应,消耗大量的烯烃,降低了汽油液收率,且烯烃齐聚产物不利于催化剂稳定性。本论文提出基于催化精馏的组合式烷基化脱硫工艺来克服传统烷基化脱硫技术的弱点,主要包括FCC汽油烷基化反应精馏脱硫塔及其塔底富硫汽油产品的加氢反应精馏脱硫塔。本研究以3-甲基噻吩(3MT)和异丁烯(IB)作为汽油中噻吩硫化物和烯烃的模型化合物,以正庚烷为模拟汽油组分,重点对其中的汽油烷基化反应精馏脱硫过程进行了研究。 对正庚烷-3MT-IB模型汽油的烷基化反应体系,进行了基础热力学数据的计算和反应热力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98.15 K时,3MT烷基化各步反应和IB聚合反应的焓变均为负值,是放热反应;各个反应的Gibbs自由能都是负值,说明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在273~413 K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烷基化各步反应和烯烃聚合反应的热效应均增大,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反应进行;3MT烷基化各步反应和IB二聚反应的Gibbs自由能在此温度范围内为负值,且随温度升高其绝对值减小,各个反应均能够自发进行;3MT烷基化各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IB聚合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并且烷基化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急剧降低,与聚合反应的差距减小,说明较低温度有利于烷基化反应的高选择性。基于量子化学理论的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Gaussian 09软件对NKC-9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烷基化脱硫体系的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用苯磺酸作为NKC-9催化剂的模型,在B3LYP/6-31G+(d,p)基组上对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用二阶微扰理论(MP2)方法计算体系能量。计算结果表明:逐步式机理的活化能垒低于协同式机理的活化能垒,3MT烷基化反应和IB聚合反应的机理很相似,都倾向于按照逐步式反应机理进行;3MT烷基化反应的活化能垒低于IB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垒,说明烷基化反应比烯烃聚合反应容易发生,与热力学分析的结果一致。 3MT与IB烷基化脱硫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采用高压釜式反应器在333~363 K温度和1.5~2.5 MPa压力下进行。考察了温度、压力、进料硫含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MT的烷基化反应伴随大量的IB聚合反应;改变温度、压力、原料中硫含量对3MT的平衡转化率几乎没有影响,较低温度不利于烯烃聚合副反应,原料中硫含量的增加能抑制烯烃的聚合。建立了3MT烷基化反应和IB聚合反应Eley-Rideal (ER)型反应动力学方程,求解了模型参数,3MT烷基化反应和IB聚合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5.97 kJ&#8226mol-1和28.48 kJ&#8226mol-1。 采用1.5 m高的不锈钢反应精馏塔进行了烷基化脱硫反应精馏过程的实验研究。用2 mm × 2 mm的θ环填料混合NKC-9催化剂作为反应段催化剂床层,考察了3MT与IB的进料摩尔比、回流比等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烷基化脱硫反应精馏过程的平衡级模型,并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的RADFRAC模块进行计算。通过模拟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所建立的平衡级模型能够很好模拟烷基化脱硫的反应精馏过程;模拟年处理量50000吨的烷基化脱硫反应精馏塔,优化后的工艺可以将1000 μg&#8226g-1的含硫催化裂化汽油的硫含量降低到7 μg&#8226g-1,3MT的转化率高于97%,IB的转化率低于2.5%,表明烷基化脱硫反应精馏过程能有效降低汽油中硫含量,同时可以明显减少烯烃聚合反应,保证了汽油的液收率和催化剂的稳定性。

Keyword :

催化裂化汽油热力学分析反应动力学催化机理工艺优化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煜 . 基于催化精馏的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 [D]. , .
MLA 刘煜 . "基于催化精馏的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 . , .
APA 刘煜 . 基于催化精馏的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金牛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 | 2013 | Mentor:郭增军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金牛七,又名太白乌头(Aconitum taipeicum Hand.-Mazz.),多年生草本。系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植物太白乌头干燥的块根,主产于陕西秦岭太白山区,如太白山、光头山等地。金牛七系陕西地方著名中草药之一,具有解痉,止痛,麻醉,败毒,祛风,活血等功效;在陕西民间代替草乌药用,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劳伤,风湿性关节炎,无名肿痛,痈肿疔毒等症。目前,国内外对金牛七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实验室前期对太白乌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离并鉴定出6个新化合物,其中3个C19-二萜生物碱,3个酰胺生物碱;前期实验还采用MTT法,测定了其中5个新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K56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他们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活性物质基础,本课题继续对金牛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本课题以金牛七药材为原料,工业乙醇回流提取,利用酸提法结合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富集金牛七生物碱类成分,粗分为生物碱与非生物碱类成分,继而以硅胶、碱性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1H-NMR、13C-NMR、文献对比等方法鉴定了其中的7个,分别为(1)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金牛七碱甲、金牛七碱乙;(2)甾体类化合物3个:β-谷甾醇、木栓醇、乙酸表木栓醇;(3)其它有机类化合物2个:4-甲氧基苯甲酰胺、乙酰胺。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Fe2+法等经典方法分别测定了金牛七总浸膏及生物碱-石油醚、生物碱-乙酸乙酯、生物碱-95%乙醇、生物碱-50%乙醇及单体化合物金牛七碱甲等部分清除DPPH自由基、O2&#8226–自由基、OH&#8226自由基的活性,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生物碱-石油醚部分及从中分离得到的金牛七碱甲在三种方法中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具有继续研究开发的价值。采用MTT法、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检测法及western blot法研究单体化合物金牛七碱甲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牛七碱甲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增长,并且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一定浓度的金牛七甲可以影响细胞的G2/M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和促进Bax蛋白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本课题的研究将补充和完善金牛七的研究内容,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Keyword :

金牛七化学成分生物碱抗氧化抗肿瘤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李囡 . 金牛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D]. , .
MLA 李囡 . "金牛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 .
APA 李囡 . 金牛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拐枣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学位论文 | 2013 | Mentor:郭增军
Abstract&Keyword Cite

Abstract :

拐枣七为罂粟科(Papaveraceae)荷青花属(Hylomecon japonica)植物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 (Thunb.) Prantl)的根,又名“荷青花”、“大叶老鼠七”,是一种常用民间药,为陕西“七药”之一,具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祛风除湿,止痛止血的功效,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四肢乏力、痢疾、胃脘痛等症状。为深入研究民间药,了解其防病治病的本质,本论文对其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质量标准及体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 化学成分研究拐枣七乙醇总浸膏,经C008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得到生物碱部分和非生物碱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对拐枣七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及生物碱部分进行了进一步分离纯化,共得到19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化学及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三萜类化合物 (1) α-木栓醇 (2) 木栓烷乙酸酯 (3) 16-木栓醇乙酸酯 (4) 棉根皂苷元 (5) 3-乙酰基-30-三对节萜酸;6个生物碱 (6) 原阿片碱 (7) 8-(1’-羟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 白屈菜红碱 (9) 10-甲氧基二氢血根碱 (10) 富贵草碱B (11) 20β-异戊烯酰胺基-5-孕甾烯;其它类6个 (12) 三十烷酸 (13) 二十四烷酸 (14) 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醇 (15) 二十二烷酸二十二酯 (16) 四十一烷醇 (17) 3-羟基丙酸酐。本研究中得到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 提取工艺研究采用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及酶法提取技术与传统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进行比较,以拐枣七总生物碱含量及白屈菜红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为最佳提取工艺,最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10g/mL、时间为20min、功率为800w。该方法与传统乙醇回流提取技术相比,总生物碱提取率提高了116.7%,白屈菜红碱提取率提高了11.25%,该方法验证性实验结果RSD≤2%,稳定、可行。3. 质量标准研究首次建立了拐枣七药材质量标准,确定了其名称、来源、性状及主要功效,研究了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及灰分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本草考证及相关标准草案的起草说明。4.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DPPH法和邻苯三酚法对拐枣七生物碱部分、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等6部分浸膏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实验中阳性对照药为抗坏血酸。研究结果表明:各部分浸膏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弱,相对活性均低于5%;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相对较高,活性最好的为乙酸乙酯部分,相对活性为26.62%。生物碱部分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均很低,说明拐枣七中生物碱成分抗氧化活性较弱。5. 体外抑菌活性研究选择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4种不同类型菌种,采用纸片法考察了拐枣七生物碱部分、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等6部分浸膏的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各部分浸膏只对白假丝酵母菌表现出强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假单胞菌抑制活性较弱。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为生物碱部分。实验进一步对生物碱部分及其从这部分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最好的为富贵草碱B,且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性最强,说明拐枣七中生物碱具有很强的抑真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弱,这对于其在抗真菌药方面的开发利用有很好的前景。通过上述研究,建立了拐枣七质量标准,确定了其主要化学成分,选择了最佳提取工艺,并初步证明了其具有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在抗真菌方面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Keyword :

拐枣七化学成分质量标准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韩燕霞 . 拐枣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D]. , .
MLA 韩燕霞 . "拐枣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 , .
APA 韩燕霞 . 拐枣七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 ,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10| 20| 50 per page
< Page ,Total 5 >

Export

Results:

Selected

to

Format:
FAQ| About| Online/Total:215/212405955
Address: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No.28, Xianning West Road, Xi'an, Shaanxi Post Code:710049) Contact Us:029-82667865
Copyrigh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