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目的:了解神木市医院儿科疾病谱变化趋势,探讨儿童呼吸道疾病与维生素 D缺乏的相关性因素,为今后本地区儿童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及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一:
收集神木市医院儿科1998 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 31日出院患儿的病案资料及病历信息,记录所有患儿的性别、年龄、出院主要诊断、入院时间、出院时间、出院转归等信息。诊断方法参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以出院登记第一诊断为基准进行分类统计。将患儿出院时间划分为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四个时间段。年龄分组为5组,即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等。建立Excel表格,进行回顾性调查录入,描述和分析该院儿科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疾病分类构成情况以及病死率和变化趋势,找出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性别、疾病分类构成及死亡人数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二: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神木市医院儿科进行出院随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186例为研究组,平均年龄2.79±2.29岁;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的 501 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9±2.24岁。将两组儿童按照年龄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按季节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按地域分为城市和农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取清晨空腹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组间维生素D缺乏率、不足率。使用 Excel 表格录入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用方差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一:
1. 1998年至2017年,儿科14岁及以下的住院患儿共45 554例,其中男性31 345例,占68.9%,女性14 209例,占31.1%。,各个阶段男性患儿百分比均高于女性患儿。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9±3.6天。住院时间逐年减少(Kruskal-Wallis χ2=3360.042,P<0.01)。患儿年龄多集中于婴儿期(29天~1岁),占36.2%。
2. 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分类构成中始终居于首位(60.0%),之后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疾病(19.8%)、消化系统疾病(10.7%)、神经系统疾病(2.6%)、传染病(2.2%)。
3. 死亡患儿共182人,病死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Kruskal-Wallis χ2=109189.660, P<0.01)。死亡患儿罹患的前5位疾病分别为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和重症肺炎。
4.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多发疾病也不同。2013至2017年,在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一直居首位(45.49%);婴儿组中以支气管肺炎居首位(56.03%),前10位疾病与新生儿期疾病截然不同,上呼吸道感染顺位逐年上升;幼儿组中疾病以支气管肺炎居首位(45.71%),前五位疾病与婴儿期疾病相同,口腔炎和癫痫增多,川崎病出现在前10位疾病中;学龄前组疾病以支气管肺炎居首位(49.49%),哮喘和过敏性紫癜顺位较婴幼儿期上升;学龄组中疾病支气管肺炎仍居首位(39.92%),过敏性紫癜进入前五位(5.76%),肾病综合征和急性鼻窦炎顺位较前述年龄组上升。
研究二:
1. 家长问卷调查显示:①在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现况方面,有14.4%(99/687)的小儿从未添加过;②未添加的原因,有34.3%(34/99)的家长选择“对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20.2%(20/99)的家长选择“医生未指导使用”;③持续服用维生素D大于1年的只有16%(110/687);④出生前两年不能持续服用维生素D的原因,65.1%(447/687)的家长认为持续补充维生素D会造成中毒及不良影响;⑤有82%(563/687)的母亲在孕期补充过含维生素D的钙剂,有27%(185/687)的母亲在孕期服用过含维生素D的多种维生素制剂,无1人服用过维生素D制剂。
2. 研究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20.99±18.10)ng/mL,低于对照组儿童的(32.71±12.44)n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28,P<0.05)。研究组血清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儿童,χ2=44.998,P<0.01。
3. 在四个不同的年龄段,研究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婴儿期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887,P<0.05;幼儿期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043,P<0.05;学龄前期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4.346,P<0.05;学龄期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214,P<0.05。各年龄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婴儿期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23.85±14.69,低于对照组的35.28±12.81,t=12.887,P<0.05;幼儿期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21.02±15.39,低于对照组的32.94±14.69,t=12.214,P<0.05;学龄前期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19.76±15.26,低于于对照组的31.02±9.18,t=12.214,P<0.05;学龄期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为16.54±15.63,低于对照组的28.49±9.03,t=12.214,P<0.05。
4. 在四个不同的季节,研究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春季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3.996,P<0.05;夏季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不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563,P<0.05;秋季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5.044,P<0.05;冬季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031,P<0.05。各季节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春季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21.21±11.26,低于对照组的32.14±16.93,t=10.021,P<0.05。夏季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23.76±16.63,低于对照组的35.15±14.75,t=13.321,P<0.05。秋季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22.71±14.36,低于对照组的32.52±11.02,t=119.901,P<0.05。冬季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14.65±13.46,低于对照组的26.41±15.05,t=12.639,P<0.05。
5. 在不同居住地对照组的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研究组,居住在城市者,维生素D水平低于居住在农村者。在城市和农村研究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城市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25.696,P<0.05;农村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不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8.652,P<0.05。不同地域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中城市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30.70±15.84,低于对照组的34.15±15.08,t=9.891,P<0.05;农村研究组维生素D水平33.22±15.01,低于对照组的36.15±17.51,t=11.825,P<0.05。
结论
研究一
通过20年间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发生的明显变化认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仍是儿科临床及预防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对逐年增长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及维生素D的相关性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研究二
1.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及部分医生对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持续补充维生素D会造成中毒及不良影响,孕妇的钙剂补充比例较高,但维生素D补充很少,孕妇的维生素D摄入量未达到推荐摄入量。
2. 研究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血清维生素D 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3. 不同年龄段、季节、居住地研究组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硕士
Mentor: 刘黎明
Student No.:
Year: 2018
Language: Other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24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