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应急物资作为灾后救援的物质基础,其充足的储备是促进救援工作迅速开展,降低灾害损失,满足受灾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政府在采购储备应急物资时面临着物资短缺或过剩的双重风险及物资储备品类限制等难题。虽然已有研究指出,加强与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合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政企双方并未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政企合作关系的建立问题。应急物资供应链运营环境的复杂性在形式上限制了政府采用简单、常规的契约关系与企业展开合作,对此,选择什么样的契约来构建政企合作关系最为有效,是双方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合作储备模式的选择问题。在政企合作下的应急物资储备中,企业不仅是物资的直接供应者,还需要进一步参与物资的管理,对此,政府如何根据物资特点与企业建立适宜的合作储备模式,以及在每种模式中双方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是政企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三是合作中的决策及利益协调问题。在政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制定各自的最优采购储备策略,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保障整体合作效益的最大化,是实现政企有效合作的核心问题。
据此,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期权契约的应急物资政企合作储备体系。根据物资储备主体差异,本文将政企合作下的应急物资储备划分为政府储备,政企联合储备和协议企业储备三种模式,结合每种模式的优缺点及不同的应急物资特点,选择合适的期权契约构建基于不同储备模式的政企合作关系,并对各模式下政企双方的采购储备策略及利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政企双方有效合作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和指导法则。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
(1)刻画了应急物资在需求不确定性及管理要求这两方面的特殊性,并分析了其对政企合作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借用商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对政企合作下的应急物资储备问题进行了分析,但在其研究中未体现应急物资的不同之处,导致所得结论针对性不强,限制了应用价值与理论贡献。为此,本文则从应急物资的需求不确定性及储备量要求这两方面来刻画其特殊性。具体而言:1)在考虑灾后应急物资需求数量不确定的基础上,利用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刻画了其需求发生的不确定性,以此体现应急物资需求的双重不确定性;2)利用最低储备量约束刻画了政府作为物资储备主体时的储备量要求。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储备模式下,当灾害发生概率和最低储备量要求满足不同条件时,政企双方决策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证明了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特殊性,有效解决了现有研究结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2)利用看跌期权契约对传统政府储备模式进行了改进。针对一些供给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应急物资,政府储备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其供给的时效性,但因应急物资需求的双重不确定性以及政企合作的缺失,传统储备模式下政府将独自面临巨大的储备风险,且现有关于政企合作下物资储备模式的研究也仅聚焦于政企联合储备与协议企业储备两种,忽视了对合作中以政府为主体的储备模式的探讨。因此,为充分发挥政府储备模式的优越性,本文利用看跌期权契约建立了政企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对传统政府储备模式进行改进。在考虑应急物资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改进模式下政府的最优采购储备策略,并证明了与传统储备模式相比,改进模式能有效降低政府的库存风险与短缺风险。为协调该模式下政企双方的利益关系,本文给出了相应的供应链协调条件,并分析了灾害发生概率等因素对协调条件,政府决策及政企双方成本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该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协调下的改进储备模式能有效降低政府成本,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水平的降低,为此本文给出了实现双方合作共赢时的契约参数范围。因此,本研究不仅为政企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对传统政府储备模式的改进提供了指导依据,填补了双方合作下政府储备模式研究的空白,同时还拓展了有关看跌期权契约的研究与应用范围。
(3)提供了政企联合储备模式下双方的最优储备策略及实现合作共赢的协调机制。针对一些供给时效性要求较低的应急物资,为降低管理储备成本,政府可联合企业共同储备。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双方的储备量决策或采购定价方面,缺少对双方利益协调机制的研究。因此,在利用期权承诺契约建立政企合作关系以及考虑应急物资特殊性的基础上,本文得到了联合储备模式下政企双方各自的储备策略,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供应链协调条件,同时分析了灾害事件发生概率等因素对协调条件,政企双方储备量及各自成本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与传统政府储备模式相比,协调状态下的联合储备模式能够在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础上减少其库存风险与短缺风险,但同时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水平,为此本文给出了实现双方协调共赢的条件。由此,本研究不仅为政企双方在联合储备模式下的储备决策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依据,解决了双方在该模式下的利益协调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有关期权承诺契约的研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4)考虑了协议企业储备模式下企业可选用两种物资储备形式的情形,并给出了企业的最优储备策略与相应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针对一些政府无法自行储备的应急物资,政府可委托企业进行储备,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选用两种物资储备形式——实物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然而,现有研究主要考虑了企业选用实物储备的情形,缺少对灵活性更强的生产能力储备的研究,更缺乏对两种储备形式的选择研究。因此,本文在利用看涨期权契约建立政企双方合作关系以及考虑企业可选用两种储备形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企业参与储备的条件及参与后的物资储备形式和对应储备量,并进一步给出了不同储备形式下的供应链协调条件,分析了灾害事件发生概率等因素对协调条件,企业决策及政企双方成本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协调机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与政府紧急采购模式相比,协调状态下企业无论选择何种储备形式,均能在降低政府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收益水平。因而本研究不仅为该模式下企业的储备决策及双方利益协调机制的设计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持,同时还丰富了关于看涨期权契约的研究与应用范围。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管理学博士
Mentor: 田军
Student No.:
Year: 2019
Language: Other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68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