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肝硬化疾病的进展,门脉压力增加,肝脏功能下降,导致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肝性脑病等失代偿期标志性征象的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也是肝硬化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被认为是上消化大出血的潜在原因,因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而被严重低估。目前对于肝硬化合并PHG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尚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PHG的发病机制与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有关,且PHG的存在通常合并静脉曲张。近年来提出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测量肝硬度(LS),单独或与其他指标结合等无创检测方法,已证实可用于评估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诊断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和排除高风险食管静脉曲张(HEVs),但尚无高质量研究用TE联合其他参数的无创检测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的PHG。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寻找PHG的无创独立预测因素,并拟合出诊断肝硬化患者PHG的无创预测模型(PHG风险评分),比较该模型和LS联合其他参数的无创预测模型与其他常见参数的无创预测模型筛查PHG的诊断效能,第二个目的是结合静脉曲张的情况,评估上述无创检测方法预测肝硬化患者PHG合并EVs或HEVs的诊断效能,寻找诊断效能较稳定的无创预测模型。
研究方法
前瞻性收集自2018年3月-2018年12月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所有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15例。收集相关检验及检查资料:包括胃镜、FibroTouch或FibroScan、CT或增强CT和实验室结果。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肝硬度、脾脏直径及常规实验室指标,计算肝硬度×脾脏直径∕血小板评分(LSPS)、PH风险评分(-5.953+0.188×肝硬度+1.583×性别(1:男; 0:女)+26.705×脾脏直径∕血小板计数,PH risk score)、血小板∕脾脏直径比值指数(P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结果。根据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有、无PHG两组,通过计量资料t检验(或U检验)及计数资料χ 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筛选出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多变量分析中有意义的无创指标拟合PHG风险评分。肝硬度(LS)联合血小板计数(PLT)与其他无创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比较时,首先应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算出两个指标联合的预测概率,使用该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应用统计软件绘制并分析LS、LSPS、PH风险评分、LS+PLT、PHG风险评分、PSR、APRI和AAR的ROC曲线,评估上述无创模型预测PHG存在、PHG合并EVs和PHG合并HEVs的诊断效能。
结果:
1. 存在食管静脉曲张(EVs)患者的PHG患病率(71%)高于无EVs的患病率
(37.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进一步将EVs分成无EVs、小EV和大EV,其PHG患病率分别为37.5%、58%、74%,两两组合进行对比,只有无EVs和大EV有统计学差异(P<0.0167);
2.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Child-Pugh分级、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
LS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拟合成PHG风险评分=8.882+0.063×肝硬度+2.183×肝功Child-Pugh分级(1:A级;2:B级;3:C级)-0.012×血小板计数-6.823×国际标准化比值;
3. LS、LSPS、PH风险评分、LS联合PLT、PHG风险评分、PSR、APRI和AAR
预测肝硬化患者PHG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81、0.736、0.715、0.789、0.753、0.623、0.656和0.564;
4. LSPS、PH风险评分、PSR、LS、LS联合PLT、PHG风险评分、APRI和AAR
预测肝硬化患者PHG合并EVs的AUROC分别为0.722、0.723、0.739、0.531、0.656、0.537、0.594和0.599;
5. LSPS、PH风险评分、PSR、LS、LS联合PLT、PHG风险评分、APRI和AAR
预测肝硬化患者PHG合并HEVs的AUROC分别0.734、0.712、0.766、0.504、0.632、0.501、0.575和0.624。
结论:
1.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LT、INR和LS是肝硬化患者PHG无创指标中的独
立预测因素;
2. EVs是肝硬化患者PHG存在的独立预测因素;
3. PHG风险评分预测PHG存在的诊断效能较好,但预测PHG合并EVs和PHG
合并HEVs的诊断效能较差;
4. 基于LS联合其他参数的无创模型,LS、LSPS、PH风险分数、LS+PLT和PHG
风险评分预测PHG存在的诊断能力相似,可预测PHG的存在且诊断效能较好,诊断效能优于基于其他常见参数的无创模型(PSR、APRI和AAR);
5. LSPS、PH风险评分和PSR预测PHG合并EVs或HEVs的诊断效能较好且相
似;
6. LSPS和PH风险评分可作为临床上能同时预测肝硬化PHG存在和PHG合并
EVs的良好无创诊断模型,并且可给临床治疗时机提供一定的信息。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临床医学硕士
Mentor: 王进海
Student No.:
Year: 2019
Language: Other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15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