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ed by:
Abstract:
几十年来,自然语言的模糊现象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诸多中外学者、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不同领域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模糊限制语(如,很、稍稍等),作为模糊语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高度关注。然而,文献检索发现,模糊限制语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同一种语言之内。跨语种的模糊限制语研究尚且寥寥。对不同语言间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英医学工作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在医学英语论文教学中更好地翻译和使用模糊限制语。有鉴于此,本研究试图以Salager-Meyer (1994) 的医学英语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分类为基础,对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研究,并对模糊限制语的作用及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本研究以自建语料库中的样本讨论部分为研究对象,以讨论部分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为主要研究内容,借助于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致力于探究以下问题。(1) 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具体形式以及观察频次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 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有什么作用?(3) 上述发现对医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教学有什么启示?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存在以下相同之处。首先,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都涵盖了C&E1(缓和型模糊限制语)、C&E2(变动型模糊限制语)、C&E3(作者参与型模糊限制语)及C&E5(复合型模糊限制语)四种类型。而且,上述四种模糊限制语的种类构成比率都遵循相同的高低排列顺序,即C1 > C2 > C5 > C3和E1 > E2 > E5 > E3。其中,C&E1, C&E2, and C&E5分别具有相似的种类构成比率。另外,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中的动词都可以分成两类:情态动词和认知性动词。最后,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作者参与型模糊限制语的自称语都有直接指代的具体形式:我们(we)。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存在以下不同之处。首先,汉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不存在C4(情感加强型模糊限制语),但英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存在E4(情感加强型模糊限制语)。其次,C3与 E3在种类构成比率上有显著差异。另外,汉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C1都是由动词构成,而英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E1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而且,汉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C3中的自称语有“笔者”的形式,但英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E3中不存在对应的说法the authors。最后,汉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总体模糊限制语以及各种类模糊限制语的观察频次显著低于英语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总体模糊限制语以及各种类模糊限制语的观察频次。综上所述,虽然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在种类、具体形式及观察频次三方面不乏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异大于同。根据格雷斯(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布朗、莱文森(Brown & 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Face-Saving Theory)进行分析发现,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的模糊限制语具有客观表述、风格多样(只存在于英文)、保护作者、礼待读者的作用。上述发现对于医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理论上,本研究为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异同情况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实践上,本研究为医学学术论文的写作与翻译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为汉英医学学术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提供相关的课程设计及对一些模糊限制语的具体差别提出了医学学术论文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笔者认为)。 最后,我们期望通过汉英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对汉英模糊限制语的异同做出较为全面地概括。同时,也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医学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翻译教学提供一定启示。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Basic Info :
Degree: 文学硕士
Mentor: 蒋跃
Student No.:
Year: 2009
Language: Chinese
Cited Count:
WoS CC Cited Count: 0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8
Affiliated Colleges: